曲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稿件:南中大姓(聚焦孟氏、爨氏等)崛起背后的民族融合故事

  一、爨文化是云南文化与的一大亮点,融合了汉族文化精髓,彰显了汉文化在曲靖的广泛影响。爨文化对民族间文化认同和文化交融有重要贡献,对中华民族文化整体性有重要意义。
 

  爨文化是中国历史上自西晋(公元270年)经南北朝到唐天宝十三年(公元755年)间,由爨氏统治曲靖(包括今贵州、四川的一部分)时所造就的文明。曲靖是这一文化的核心地区,被称为“爨地”或“爨乡”。爨氏原本是中原移民,他们在不同时期通过戍军、屯垦、商贾、流民等方式进入南中(今云贵川地区),与当地土著民族通婚、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爨文化。

  二爨氏在历史中的变迁

  爨氏一族自蜀汉时期在曲靖崭露头角,晋代达鼎盛,后于唐天宝五年被南诏蒙氏所灭。但爨氏一族在曲靖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烙印,书写了长达700年的辉煌篇章。

  爨氏源于汉武帝在元封二年设益州郡,招募汉人屯垦。王莽时期,冯茂攻打益州,疫疾致数万士兵丧命,逃亡者多至曲靖。汉人亦因灾荒、求学、经商等迁入,曲靖人口构成多元。东汉起,汉人落地生根,明确“汉”与“夷”界限。迁入汉人中出现“大姓”,掌控屯田户,亦耕亦战,巩固在曲靖的经济、政治和军事地位,形成权势集团。

  爨氏在三国时期跻身大姓之列,世袭晋宁、建宁二州刺史,实际上是一个军政合一的封建领主割据政权。他们统治南中地区长达数百年,为地区稳定和统一作出了贡献。

  在南诏时期,“委人”这一全新称谓的出现,无疑为南诏的统治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它象征着夷汉两大族群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,甚至开始融为一体。委人,即那些被夷化的汉人和汉化的夷人,他们共同书写了南诏的辉煌篇章,也为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无尽的希望。
  三爨文化的表现

  曲靖是爨文化的发源地,爨文化成为曲靖历史文化发展的三大高峰之一。爨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文化特征,融合了中原汉文化与“南中”本土文化(世居少数民族文化)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。爨文化包括礼乐、诗歌、习俗、典祀、服饰、饮食、医药、建筑、工艺等多个方面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状况。爨文化还独创了爨体字,以《爨宝子碑》和《爨龙颜碑》为代表,这两碑开了楷书入碑的先河,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。
  四爨文化与曲靖地区的融合

  
爨文化作为滇东地域文化的代表,其核心载体爨碑展现了汉文化特质。南中大姓推动了汉文化的传播,虽主要集中在特定社会阶层,但土著夷人和普通民众也受其影响。爨文化使曲靖文化面貌发生变化,汉族移民带来了农业技术、手工业技艺、文学艺术和儒家思想等,促进了曲靖社会文明进步。爨文化形成独特风格,如爨文融合了汉字和当地文字特点,建筑等艺术形式体现了汉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。

  
经济方面,汉族移民推动了曲靖地区的发展,爨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也促进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。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虽面临挑战,但更加坚韧和成熟。今天的曲靖文化遗产中,我们仍能感受到爨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  
这种云南模式的民族融合,通过经济文化的自然交流实现,不同于常见的战争或政治联姻。爨氏族人带来了中原技术和文化,与曲靖文化交融,形成独特文化景观。这一过程中,爨氏族人以开放包容姿态与曲靖各族人民和睦共处,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。

  
华夏“凝聚核心”理论强调各民族间交流和交融的必然趋势,曲靖模式的民族融合体现了这一思想。推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时,应注重平等、尊重和包容,让不同文化相互借鉴、融合,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。
  五爨文化和曲靖人民的融合

  爨氏族人带来了中原技术和文化,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,同时吸收了曲靖本土文化元素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融。这种交融不仅是技术和文化的交流,更是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融。

  
爨氏与曲靖的文化交融,是一种双向的、积极的互动。他们不仅接受了曲靖的文化元素,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特色带到了这片土地。

  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种文化在曲靖这片土地上交织、融合,共同促进了曲靖的繁荣和发展。爨氏文化在曲靖得到了新的生命力,而曲靖也因为爨氏的加入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

相关文章